7月20日上午,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三门圩小学内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科技日”活动正在这里精彩上演。本次活动由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主办,以“科技编码,筑梦未来”为主题,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通过趣味互动、实践体验和创意探索,为乡村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在实践团成员们的悉心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更在创新力与求知欲的交融中,点燃了属于自己的科技梦想。
本次活动以主题鲜明的三个篇章为主线,将科技创新、人文情怀与爱国信念紧密串联,不仅是一场精彩的科技嘉年华,更是一次启迪心智的精神之旅。
在第一篇章“时尚引领,科技新风”进行过程中,夏令营学员们身穿自己设计的科技感服饰,迈着自信步伐走上舞台,让大家看到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冷名词,而是可以走进每一个孩子生活的伙伴。这份创新与自信,正是未来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的见证。
在第二篇章“初心不改,红色铸魂”环节中,孩子们以饱含深情的朗诵传递真挚情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不会忘记》等篇目接连上演,别具一格的《科技之光,强国有我》更引发现场关注。孩子们的朗诵将对祖国的热爱、对先辈的敬仰、对未来的坚定融入字里行间,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报国担当。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与红色精神的融合呈现中,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诠释着成长感悟——既要勇于创新,更要永葆心系家国的赤子之心。那一声声童音里,满是激越昂扬的梦想与承诺,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
最后登场的“科技报国,筑梦未来”篇章,则将思考与展望推向高潮。在《科技:时代的双刃剑》《有一种力量叫科技》等演讲与朗诵中,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语气,表达对科技利与弊的思考和自身责任感。他们谈论互联网便利,也警惕虚拟世界的陷阱;他们畅想太空探索,亦关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难题。最终,所有的热情与智慧在《少年中国说》的激昂朗诵中定格:“少年强,则国强”。一代代新青年的梦想,正一点点成长为民族的希望。
此外,在本次校园科技日中,远见梦想家实践团成员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无人机观察站”“机器人舞蹈团”“水火箭实验室”“手作艺术展览”“传统体育游戏”五大科技艺术互动体验区,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为筹备此次活动,实践团的成员老师们早在活动前几周就为孩子们策划了丰富多样的科技体验课程。机器人课堂从零基础入门到操控机器人舞蹈,孩子们亲自设计动作,看着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中央“起舞”,他们满脸自豪,那份参与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无人机系列课程不仅带来了飞行知识的理论学习,更提供了真实操作的机会。操控无人机盘旋于操场之上,孩子们惊叹于科技带来的视角拓展,也在探索中培养专注、合作与责任感。
一系列沉浸式AI创意课程为所有参与者留下了独特回忆。“AI情绪大侦探”让孩子们第一次直面并理解了什么是人脸识别和情感计算;“AI海底大揭秘”则带他们用科技的眼睛发现千姿百态的海洋世界;在“AI故事造梦机”环节,孩子们学会用AI辅助写作,把自己的梦想和想象化为文字;“AI服饰探索家”为机器人时装秀注入奇思妙想;“AI古诗小剧场”让大家在科技引领下重新走近中国传统诗词文化。
本次科技日活动的火热开展,不仅是一场属于孩子们的科学盛宴,更是一次教育理想的生动践行。这场融合科技、艺术、人文与梦想的盛会,留下诸多动人瞬间:孩子们仰望星空时,目光中已不止于好奇;站上舞台的他们,在表达中收获自信;在一行行代码与一串串诗句的碰撞里,孩子们亲身体味着创造的快乐。
“让科技教育走进更多乡村,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是远见梦想家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始终坚守的初心。未来,团队将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科技课程及实践活动,紧扣“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运用“AI+传统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探索科技与人工智能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中的实际应用,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文/ 朱思橙 赵施彤 图/张小朋 赵施彤 编辑/朱思橙 审核/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