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部署,2025年6月初至今,人工智能学院“博爱通途”师生志愿团队受栖霞区残联委托,联合仙林街道启动持证残疾人信息全覆盖采集行动。前期团队历时一个月完成了12个社区电话初筛。针对电话无法联系的困难群体,7月团队进行了专项入户调查,将服务精准送达每个残疾人。
历经高效电话初筛后,7月入户调查攻坚战正式打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流动大”的复杂局面,团队创新构建“分片包干+动态调度”作战体系,将攻坚重心聚焦于任务量庞大的仙林新村社区。该社区持证残疾人达116人,工作组根据电话初筛建立的未通联名单,首先通过社区网格系统对17户家庭现居状况进行核实。经数据比对确认,其中8户已迁离仙林社区,相关信息移交区残联更新数据库;剩余9户实际居住在本社区的残疾人家庭列入重点入户清单。自7月9日起,志愿者进行新一轮培训、开展实地走访,严格遵循“一户一档”工作规范,重点采集康复需求、辅具适配、无障碍改造等关键信息。情况多元复杂。志愿者们迎难而上,严格遵循流程规范,逐户登门。他们耐心沟通、细致讲解,围绕经济住房、康复医疗、无障碍需求等核心维度精准采集信息。针对高龄或表述困难对象,反复确认确保无误。当日即高效完成所有人信息采集,剩余个案迅速启动“一人一策”专项跟进机制。
此次暑期专项实践成为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志愿者们切身感知残障群体的生活现状与现实需求,对康复辅具适配、居家照护服务等专业领域形成具象认知,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助残服务中的实践价值。带队教师表示,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制度的要求,持续对接仙林街道建立两项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残疾人信息动态更新维护,开发残健融合志愿服务课程体系。南京特师学子将持续践行博爱塑魂的校训精神,以专业赋能基层治理,用技术架设关爱桥梁,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时代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炽热答卷。
(文/赵书悦 樊 琬 图/黄东霞 杨海鑫 编辑/樊 琬 审核/丁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