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举办"行走的博爱课"课程思政教学沙龙 ——让特殊教育情怀在专业课堂落地生根

发布者:陈仲珊发布时间:2025-06-18浏览次数:12

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教研室近日举办行走的博爱课——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活动聚焦博爱元素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对话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

在技术助残实践环节,教师们重点讨论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课程中的创新案例。其中开发的简易手语识别程序,能够将基础手语动作实时转化为文字或语音输出,有效帮助听障群体解决沟通难题。当学生们看到编写的程序案例能够真正帮助到残障儿童时,技术教育被赋予了人文温度。

沙龙现场还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姿势识别算法、面向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模型等。这些作品生动诠释了编程向善的育人理念,展现了技术赋能特殊教育的无限可能。

活动特别探讨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藏品的教学转化方案。与会教师提出,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历史教具转化为互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编程实践中感悟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本次沙龙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大数据专业的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更要传递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通过将博爱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培养既有技术能力又有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学院计划将沙龙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未来将在Python课程中系统融入助残案例,并组织学生为特教机构开发实用程序,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特殊群体需求。/ 杨君 图/杨君 编辑/杜文 审核/於晓庆